书接上文,话说夏浔和沈默两人各自都以为自己稳操胜券。那么谁能笑到最后呢?
夏浔走后,县令赶紧安排心腹收拾妥当要准备的“证据”。
等他们收拾好后,出发前往牛李家村的时候,赵县丞已经带着自己的人早就出发了两个时辰了。
夏浔见他们已经出发后,便回到县令处,两人就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发现“证据”后如何质问赵县丞,做了一番分析和推演。
一番折腾下来,回到住处时天已经黑了。
只见小桃花埋怨道“怎么去了这么久?也不通知一声奴家,害的奴家一天都没有吃饭。”
夏浔一听赶紧去找到馆驿人员安排饭菜,得到的答复是发饭时间已过。今晚没有饭食了。
夏浔一看馆驿人员的态度,便知道这是赵县丞和沈默对自己的报复。
当下也不与他争辩,回来和小桃花说自己带她去外面吃。二人收拾了一番后,正要出门时。
夏浔突然想起自己还有好些贵重物品,放在这里。如今看来不甚安全了。
于是又返回来首先在腰里别好自己的手弩和弩箭以防万一。
然后在靴子里藏了把匕首,又在另一侧腰里插上一把短刀。
再把自己的银子铜钱宝钞通通踹在身上,最后拿起另一把短刀交给小桃花让她贴身藏好。
小桃花疑惑道“夫君如此这般,可是要逃走吗?”
夏浔答道“暂时还不需要逃走,不过以防万一,有备无患。”
收拾妥当后二人便一起出门了。
在县城里随便找了家人气旺的小馆子,二人随便点了点面食小菜。
小桃花边吃边问“夫君是不是有什么心事?”
夏浔答道“只是今天可能恶了那沈默,我们最近小心点没事不要出门。”
小桃花疑惑道“今天不是和那个沈默去办理什么证明了吗?怎么又恶了他?”
夏浔解释道“证明还没来得及办呢。我们先去见了县令,我见那县令担心会因为疫情的事情受牵连。就给他出了主意,可能因此恶了那赵县丞和沈默。”
小桃花急道“夫君好糊涂,如今我们人在屋檐下,正应该低调谨慎。夫君为何还管他人闲事?”
夏浔反驳道“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?正因为我们现在处处受那沈默压制才更应该交好县令。
我正是因为知道那沈默对我不怀好意,才决定帮助县令压制县丞。
那沈默所倚仗的不过是县丞掌握的执法力量。只要帮助县令除去县丞,那沈默便不足为虑,那时候恐怕攻守之势易也。”
说完还颇为自得的喝了一杯。
小桃花听了夏浔解释,一时也没有什么好主意,只觉得夏浔说的有些道理。
不过仍就担心的说道“我只怕那沈默对你颇为了解,到时候会让你的打算落空。”
夏浔不信道“怎么可能?我出主意的时候他已经出去了,屋里只有我与县令两人。这件事只有天知,地知,我知,县令知。再无第三个人知道。”
小桃花又道“就算无人听见,那沈默便不能猜到吗?”
夏浔笑了,玩笑道“除非那沈默有千里眼顺风耳,又或是诸葛亮转世。否则绝无可能。”
小桃花倔强的说道“奴家虽不知道夫君给县令出了什么主意,但是想来肯定会涉及夫君来到此处后的各种经历。
奴家都能想到,那沈默便想不到吗?夫君别忘了,你可是一五一十的和那沈默讲过自己的经历的!”
夏浔听后,陡然一惊。当下仔细推敲了起来。越想越觉得慌乱,那沈默八成能猜到自己的计策。
并且以夏浔对沈默的了解,他多半还会将计就计,在现场拿人。反将自己一军。
想到此处,夏浔马上懊恼的一拍脑袋。这下可真是偷鸡不成,蚀把米了。
正在夏浔懊恼悔恨时,小桃花说道“夫君别着急,你把给县令出的主意和奴家说说。正所谓一人计短,二人计长。说不定能想出挽救的法子。”
当下夏浔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“不是有意要瞒你,只是我出的主意涉及你的父亲。怕说出来惹你生气。”
当下也不敢再隐瞒了,一五一十的和小桃花说了自己给县令出的主意。
小桃花听完后并没有生气反而说道“夫君不用觉得不好意思,奴家知道我阿爸他们无论如何都是罪有应得。况且人死灯灭,也不怕再背些冤枉了。”
说完话锋一转说道“况且,夫君也不算冤枉了他们。”
夏浔忙问“此话何意?”
只听小桃花说道“夫君没有说错,我阿爸他们确实和那明教有联系。”
这倒把夏浔震惊住了。
只听小桃花接着讲述了起来。原来牛老大等人因为常年打家劫舍自然被有心人注意到了。
有一年小桃花就看见父亲领着一个道人进了村子。那人和父亲在家密谋了两天,终于说服父亲在村里设立香堂,并承诺每年给予武器钱粮。只等到他们举大事时父亲率领村民起事响应。
而牛老大虽然对他们的劳什子的造反不感兴趣。不过因为村里经常吃不饱饭,因此看在钱粮的份上答应他们。
其实只是想与他们虚与委蛇,骗些钱粮罢了。不过为了表面功夫还是在自家地窖里摆了明教的香案神像。
并把他们给的武器尽数放在地窖里。
现在这些东西应该还在那里!
夏浔一听喜出望外,激动说道“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啊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